脑卒中高危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 摘要: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进行脑卒中高危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探究更简捷的方法和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脑卒中高危高血压患者142例为研究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正常组(n=26)、CIMT增厚组(n=28)、斑块组(n=63)和颈动脉狭窄组(n=25)。选取同时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应用3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三维应变(3DS)。同时记录实验室检查、CTA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结果  ①常规超声参数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IVST、LVPWT、相对室壁厚度(R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峰值流速/二尖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降低,均P<0.05。CIMT值、LVPWT、LVEF、RWT、E/e'在斑块组、狭窄组与对照组、CIMT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3D-STI应变参数比较: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GLS、GCS、GRS、3DS的绝对值呈减低趋势,各应变参数在对照组与斑块组、狭窄组之间及CIMT正常组与斑块组、狭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追踪CT血管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部分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TA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正相关(rs=0.807,P<0.001),LVEF与CTA或冠状动脉造影之间呈负相关(rs=−0.550,P=0.005);LVE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s=−0.544,P=0.006)。④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CIMT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对GLS、GRS、G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左心室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已明显下降,且部分结果显示左心室功能受损可能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因此,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心动图、STI技术综合评估左心室功能,便捷、无创,可为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返回文章
返回